陈会林

发布者:曾怡然发布时间:2020-05-29浏览次数:14074

姓  名:
 陈会林  (教授)
性  别:
 男
系  所:
  
专  业:
 
学  历:
 博士研究生 
学  位:
 法学博士
硕  导:
 是
博  导:
  
E-mail:
 cnhuilin@sina.cn
职  务:
 

教育经历

  1982-1986年在湖北大学读本科,获得史学学士学位;

  1989-1990年在南开大学进修计算机与文献情报专业;

  1994-1997年在湖北大学读硕士研究生,获得法学硕士学位;

  2004-2007年在bat365官网登录在线主页读博士研究生,获得法学博士学位。

个人简介

陈会林,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人,法学博士,bat365在线唯一官网登录教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,湖北省法学会法律文化研究会秘书长(2009-2014),曾在湖北大学、南开大学、bat365官网登录在线主页学习,获得史学学士、法学硕士、法学博士学位;主要从事理论法学、法律史、法律文化、劳动法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。已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、教育部人文社会规划基金项目、司法部法学研究项目等研究课题8项;出版《法理学》《传统中国能动司法研究》《地缘社会解纷机制研究》等著作、教材10余部;在《政法论坛》《法学家》《法学》《光明日报(理论版)》等报刊发表论文70余篇,多篇被《人大复印资料》《新华文摘》全文转载或摘编论点;获得中国(全国)法学优秀成果三等奖、武汉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、全国独立学院法学教育突出贡献奖等奖誉6项。创办和主持“法律论语”网。

社会职务

1.湖北省法学会法律文化研究会秘书长(2009-2014);

2.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;

3.中央电视台《法律讲堂》主讲候讲人;

4.《楚天法学》学科编辑;

5.武汉市武昌区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专家成员;

6.全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基础教材编委会委员;

7.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;

8.杭州师范大学法治中国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。

研究方向

理论法学、法律史、法律文化、司法制度(纠纷解决机制) 

开授课程

本科生:《中国法律史》《中国法律思想史》《比较法总论》《西方法律思想与流派》《就业与法律》《中西法律文化比较》;《西方法律思想史》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》《社会科学文献情报检索》《马克思主义原理》(1997-2010年湖北大学);

研究生:《中国法律思想史》《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》;《法理学专题》《西方法律思想专题》(2000-2010年湖北大学)。

科研项目

 1.主持: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《基于社会安全视角健全“三调联动”机制研究》(立项号15BZZ088);

 2.主持: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《传统中国的能动司法模式研究》(立项号11YJA820004);

 3.主持:司法部“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”研究项目《民间与国家解决纠纷的联接机制研究》(立项号08SFB2005);

 4.主持: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《中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转型》(2006-2008);

 5.主持:武汉市社科基金课题《“两型社会”语境下的武汉社区纠纷调解研究》(2009-2011);

 6.主持: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委托研究课题《劳动合同无效时的权利救济问题研究》(2008-2009);

 7.主持:湖北省教研课题《法学专业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研究》(2004-2008);

 8.主持:湖北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《义生利:经济伦理与经济规律的整合》(1999-2002);

 9.参加研究项目(略)。

论文著作 

1.《红色革命逻辑中苏区婚姻立法对婚约制的规避》,《法学家》2022年第4期。

2.《回避婚约:新中国婚姻立法的历史选择及其因由》,《政法论坛》2021年第2期,人大复印资料《法理学·法史学》2021年第10期全文转载

3.《婚约制存废的伦理法理考量》,《法学》2015年第1期。

4.《集体主义:功利伦理与奉献伦理的辩证统一》,《光明日报》20001024日理论版。《新华文摘》2001年第2期摘编论点;

5.《“三调联动”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传统渊源》,载《湖北警官学院》2017年第6期。

6.《官民互动解纷传统与“三调联动”机制建设》,《学习与探索》2016年第1期。

7.《论传统诉告中“小事闹大”的司法应对方式》,《湖北大学学报》2016年第5期;人大复印资料《法理学·法史学》2016年第12期全文转载

8.《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之本土特色的生成》,《南昌航空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》,2015年第2期。

9.《“小事闹大”诉告策略的传统形式察》,载汪世荣等主编《中国边疆法律治理的历史经验》(下册),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。

10.《论法学本科教育的“中南特色”》,载吴汉东主编《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探索》,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年。

11.《传统中国基层解纷中的官民互动机制》,《湖北大学学报》2013年第3期。

12.《从“官批民调”到法院委托调解:中国的能动司法传统》,《公民与法》2013年第11期。

13.《婚约的地位和效力:古今中国法制选择的历史考察》,载《法治中国化研究》第一辑,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。

14.《关于“房改房”产权纠纷审理的深度解析》,《法治研究》2011年第2

15.《人情:传统司法适用民间法的进路》,《北方法学》2011年第2

16.《明清地缘社会解纷中的民间法与国家法的互动》,《民间法》(2010年卷),济南出版社2010年;

17.《中国民间社会纠纷解决权的法源考察》,第一署名,《民间法》第八卷,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;

18.《明清地缘社会解纷机制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》,《中西法律传统》(第七卷),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;

19.《中国非诉讼解纷机制(ADR)的传统智慧》,载陈金全、汪世荣主编《中国传统司法与司法传统》,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;

20.《“吃讲茶”习俗与民间纠纷解决》,《湖北大学学报》2008年第6期;

21.《物权法:如何保障和谐社会》,《法制与经济》2007年第3期;

22.《中国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的特征与启示》,第二署名,《湖北大学学报》2006年第5期;

23.《现代中国法律信仰缺失的传统根源》,《中西法律传统》(第五卷),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;

24.《法律教学中可用网络资源概论》,《湖北大学学报》2005年专辑;

25.《孙中山对中国法律监督体制的探索》,载《孙中山与中国现代化学太研讨会论文集》,[]国立国父纪念馆2005年;

26.《孙中山与中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》,《湖北大学学报》2005年第5期;

27.《民间调解 贵和谐精神》,《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》,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;

28.《“法律基础”课程定位与教育实效的思考》,《思考与探索究》,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;

29.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法关系》,《中西法律传统》(第三卷),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;

30.《保护弱者合法权益,维护社会公正与文明》,《文明指南》2003年第8期;

31.《论法家行为功利主义》,第二署名,《湖北大学学报》2000年第5期;

32.《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主义之特色》,《实践》2000年第11期;

33.《理学经济伦理论纲》,《理论月刊》1999年第10-11期合刊;人大复印资料《伦理学》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;

34.《申领走进新世纪的“道德通行证”》,《高校图书信息工作与改革》,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;

35.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“特色”的多维审视》,《辉煌的历程》,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年;

36.《日本经济伦理的近代转型》,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》1999年第6期;

37.《日本资本主义精神中的儒家伦理》,《实践与探索》,红旗出版社1999年;

38.《中国“开放”之特色:从发达国家获得后发性利益》,《江汉论坛》1999年第9期;

39.《儒家资本主义别论》,《湖北大学学报》1999年第6期;

40.《国际互联网技术的伦理价值》,《求实》1999年第6期;

41.《论法家的法价值观》,《湖北大学学报》1998年第6期;

42.《理学的均平分配论》,第二署名,《湖北大学学报》1999年专辑;

43.《活水源头立说真》,《江西社会科学》1995年第10期;

44.《关于情报检索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》,《教学研究论文集》,开明出版社1994年;

45.《我国高校图书馆读者教育略观》,《河南高校图书情报工作》1991年第2期。

 

著作、教材

著作

1.《传统中国能动司法研究》,独著,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0年;

2.《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机制研究》,独著,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;

3.《传统社会的纠纷预防机制》,独著,中国社科出版社2014年;

4.《祥刑致和:长江流域的公堂与断案》,独著,长江出版社2014年;

5.《地缘社会解纷机制研究》,独著,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;

6.《官与民:中国传统行政法律文化研究》,参撰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;

7.《中国德育思想史纲》,合著,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,2003年修订版;

8.《〈太平经〉注译》(上中下三册),合撰,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;

9.《闰八之迷:中国古代历法与闰八月》,合著,海南出版社1995年。

教材

1.《中国法律史》,参编,高教出版社2019年;

2.《法理学》(全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基础教材),第二主编,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。

3.《新编劳动法学》(全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基础教材),第一副主编,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。

4.《中国法制史》(法学精品课程系列教材),参编,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,2010年修订版;

5.《大学图书馆使用指南》,合著,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,多次再版。


荣誉奖励

学术

1.第二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(2011年);

2.武汉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(2011年);

3.湖北法学会第三届“法治湖北论坛”优秀成果奖(2010年);

4.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奖(2005年)。

教学

1.全国独立学院法学教育突出贡献奖(2012年);

2.bat365官网登录在线主页本科教学优秀奖(2014年);

3.bat365官网登录在线主页教学成果二等奖(2009年);

4.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(2008年);

5.湖北大学政bat365在线唯一官网登录教学质量优秀奖(2007年);

6.湖北大学政bat365在线唯一官网登录法律系“师德标兵”(2006年);

7.湖北大学“最受欢迎的任课教师”(2006年);

8.湖北大学首届多媒体教学比赛三等奖(2004年);

9.湖北省第四届“挑战杯”老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指导奖(2004年);

10.湖北大学bat365在线唯一官网登录教学质量优秀奖(2003年);

11.湖北大学首届优秀教案评比三等奖(2003年);

12.湖北大学优秀班主任(1999年)。

其他

1.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社团工作者(2012-2013年);

2.bat365官网登录在线主页2016年度考核优秀奖;

3.bat365官网登录在线主页2014年度考核优秀奖。

工作经历

1986年至1994年湖北大学图书馆从事《社会科学文献检索》教学工作;

1992年湖北省教委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工作(借调);

1994年至1997年湖北大学政bat365在线唯一官网登录读硕士研究生,获得法学硕士学位;

1997年至2007年湖北大学bat365在线唯一官网登录从事专业教学工作;

1994-2006年担任1994级、1998级、2002级本科生班主任;

2003-2008年湖北大学法学实务教学中心(湖北省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)常务副主任;

2004年至2007年bat365在线唯一官网登录读博士研究生,获得法学博士学位;

2008年至今bat365在线唯一官网登录从事法学专业教学工作;

2007年评定为bat365官网登录在线主页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;

2009-2014年担任湖北省法学会法律文化研究会秘书长;

2014年评定为bat365官网登录在线主页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。






版权所有 bat365在线(唯一)官网登录入口 - 在线首页